1972年,人类最后一次踏足月球,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的阿耳忒弥斯计划,本意是要重启载人登月,并宣称将在月球表面实现多元化探索。 然而,随着美国国内政策风向的变化,NASA近日悄然修改了计划内容,删除了所有涉及“第一位女性”和“第一位有色人种”登月的承诺。 这一调整无疑掀起了轩然大波,不仅暴露了NASA在政治环境下的被动调整,也引发了对阿耳忒弥斯计划实际执行能力的进一步质疑。 此前,NASA曾在其官方网站上明确表示,阿耳忒弥斯计划将“让第一位女性、第一位有色人种和第一位国际合作宇航员登上月球”。 这种表述不仅仅是航天探索的技术目标,更是一种政治承诺。 然而,如今的页面已经彻底改写,所有涉及多元化的表述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更具普适性的措辞:“阿耳忒弥斯3号任务将派遣人类首次探索月球南极地区。”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的一项“禁令”政策——全面取消联邦机构的多元化、公平和包容(DEI)政策。 作为联邦政府的重要机构,NASA不得不随之调整自身的宣传方向,以符合新政府的政治基调。 这一举措虽然是行政命令的直接结果,但也引发了广泛讨论:NASA在执行国家太空计划时,到底是以科学探索为优先,还是不得不屈从于政治风向的变化? 在此之前,阿耳忒弥斯计划曾被包装成一个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项目,意在展示美国航天的“进步性”和“包容性”。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口号并非建立在坚实的技术基础之上,而更像是根据政治需要调整的公关策略。 NASA此次修改网页措辞,实际上是在承认一个现实:在当前的财政压力和技术挑战下,登月目标已经足够艰难,多元化承诺只是锦上添花,而非必需选项。 不仅仅是当下,即使在拜登政府时期,阿耳忒弥斯计划的执行情况也并不乐观。 技术难题、预算超支、供应链问题,以及推迟不断的任务时间表,使得这一计划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 阿耳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飞行任务虽然成功,但2号任务的载人绕月计划已经被推迟到2026年,而最关键的3号登月任务更是遥遥无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元化承诺的削减,或许更像是NASA向现实妥协的一步——如果连按时登月都无法保证,又何谈特定群体的优先权?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这一调整会否影响NASA未来的国际合作前景? 阿耳忒弥斯计划不仅仅是美国自己的项目,多个国际合作伙伴,包括欧洲航天局(ESA)、加拿大航天局(C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其中。 此前,NASA承诺的“第一位国际合作宇航员”登月的说法,给了这些国家一定的期待,而如今,这些表述的消失意味着国际合作伙伴在登月任务中的角色极有可能也将被边缘化。 此外,NASA的这一调整也无意间暴露了一个核心问题:阿耳忒弥斯计划的技术和预算短板可能比外界想象的更严重。 一个真正有能力执行登月计划的机构,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突破技术瓶颈、确保任务按时完成,而不是频繁修改宣传口径以适应政府更迭。 如果NASA连最初设定的“多元化”目标都无法坚持,这也意味着它连基本的登月能力也没有把握了。 从历史来看,美国航天政策一直受制于政治周期。阿波罗计划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除了当时美苏太空竞赛的外部压力外,最关键的是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而如今的阿耳忒弥斯计划,虽然有类似的国家竞争因素(如中国的探月计划),但却缺乏相应的政策稳定性。 从特朗普政府重启登月,到拜登政府调整策略,再到现在特朗普再度调整政策,NASA被迫不断在政治变动中寻求平衡,这无疑影响了计划的执行效率。 可以预见的是,即使没有“多元化”承诺,阿耳忒弥斯计划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NASA目前依赖的SLS(太空发射系统)火箭成本高昂、发射频率低,猎户座飞船的技术难题尚未完全解决,而月球着陆器的研制也未能完全落实。 这些问题才是真正决定NASA能否顺利实现登月的关键,而非表面上的宣传策略调整。 归根结底,NASA此次修改阿耳忒弥斯计划措辞,反映的不仅是政治环境的变化,更是美国航天战略方向的微妙调整。 它折射出NASA在财政、技术和政策层面的多重困境,也暴露了美国载人登月计划的脆弱性。 在未来,如果NASA无法解决技术和资金上的根本问题,那么无论它如何修改宣传口径,阿耳忒弥斯计划都可能成为又一个遥不可及的“太空梦”。 #春季图文激励计划# |